傳統物業虧損難題
不斷上升的人工成本,讓傳統物業管理公司直接面臨生存問題。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物業管理行業人士告訴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,傳統物業管理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,人工成本在總成本的占比高達60%~70%。
過去三十多年,物業管理行業并沒有做出太多改變和進步,仍然停留在“農耕”時代,完全靠勞動力、靠手工作業?,F實是殘酷的。伴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紅利的消失,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逐年水漲船高。
唐學斌直言,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每年大概以15%在增長,這個增長是來自于政府對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,而最低工資標準是精準打擊物業管理這個行業的。因為物業管理行業的保安員、清潔工都是受最低工資標準調節的。所以物業行業每年要承受一個巨大的成本的增長。
成本上升的同時,傳統物業的收入卻在原地踏步,盈利空間被進一步壓縮,行業出現普遍性虧損。
上述物業管理行業人士表示,他所在的物業項目的物業管理費多年未漲。
而成本不斷攀升,既要把質量和服務做好,同時還要精確控制成本!不然賠本買賣......某物業董事長張斌提到,如今,在這種狀態下,物業公司很難做出一些需要大筆支出的創新、研發。
一些企業被迫裁員,進而陷入了一種“利潤降低—裁員—降低服務質量—利潤降低”的惡性循環。
不僅如此,物業公司還面臨基層員工流失率高、招聘難的問題。
某知名開發商物業公司相關人士告訴《第一財經日報》,他所在項目的基層員工離職率達40%,這還算好的,整個公司的離職率目標是控制在70%以下。
高流失率不僅難以保障穩定的服務質量,更是對企業培訓成本的巨大浪費。
物業互聯網+的商業價值
在業界看來,應對虧損的有效對策不是縮編減員、降低服務標準,而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節流、開源。
以萬科物業為代表的物業巨頭率先對傳統物業管理進行技術升級,降低用工數量,提升傳統物業服務的盈利空間。
那么通過互聯網、自動化、智能化技術大幅降低了用工數量。據了解,整個物業管理行業的平均百萬平方米的勞動用戶數大概是200人,彩生活只有109人。
萬科物業研發的“睿服務”系統,實現了所有項目、設備、員工、業主的互聯互通。從無人值守的大門,到對所有物業設備的實時監控、報警、自動派單,再到對業主問題的O2O快速處理,萬科物業已經構建了一套高效的基礎物業服務系統。
但對于大部分中小物業公司來說,他們缺乏足夠的財力、技術,購買成熟的解決方案或者與解決方案的提供者聯盟,成為最佳的選擇。
這也是彩生活能夠在過去幾年中快速擴張的主要原因?,F在,萬科物業也打著同樣的算盤,準備跳出萬科體系,全面走向市場化。
節流的同時,物業管理行業也在拓展服務界限,進行開源。
目前,行業形成了一種共識——傳統物業管理服務只是基礎,要從對物業的服務拓展到對人的服務,為社區業主提供增值服務。
唐學斌認為,社區住戶需求是需要挖掘的,設計電器修理、家政衛生、養老托幼、房屋租售、繳費理財等多方面,但物業管理企業不應走“全能選手”之路,而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社區服務平臺,集成多家服務供應商,通過流量變現分成獲取穩定收益,不僅可集中力量做好主業,也能緩解經營壓力,改善居住品質。
彩生活也是最早扛起社區O2O大旗的物業公司,其增值服務正在快速落地,如E維修、E理財、社區電商等。去年,彩生活的增值服務營收已占16.8%。
一些中小物業公司開始抱團學習彩生活模式進行轉型。5月26日,由老牌物業公司長城物業帶頭成立的物業企業聯盟“一應云”在深圳成立,該平臺聚合了國內超過60家的物業公司,其目的是抱團取暖,學習彩生活模式,以免于被收購。
“彩生活、各大開發商物業公司的轉型路徑都差不多,未來的盈利模式無非是基礎物業服務+增值服務。”某開發商物業人士對記者說。
輝立證券分析師陳耕也認為,“物業管理+增值服務”應該是包括彩生活在內的新玩家的基礎模式,物業管理增強黏性和現在的利潤基礎,增值服務提供O2O業務和未來的持續性利潤。在未來幾年內,市場的主要玩家均可以提供優質的基礎物業服務,真正形成差異的是后端的增值服務。
關于市場格局,陳耕表示,未來幾年管理面積超過10億平方米的3~5家大型物業公司將主導中高端物業管理市場。
互聯網可能有些“泡泡”,但是不是所有的都只是泡泡,互聯網加物業!這將是一個新的帝國。